欢迎您访问多维教育网!

优秀工匠 事迹材料(推荐6篇)

更新时间:2024-02-27 15:14:46作者:多维教育网

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优秀工匠 事迹材料(推荐6篇),希望对您的工作学习有帮助,您还可以在本站找到更多相关《优秀工匠 事迹材料(推荐6篇)》范文。

第一篇:大国工匠事迹

讲起冯新岩的工作,就不得不提到中国独步世界的技术名片――特高压。

在山东,每六盏灯中就有一盏是由“外电入鲁”的电点亮的。这些电大都是由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转化来的“绿电”。电流通过特高压大电网组建的“绿色通道”,经过一座座特高压变电站,不远万里进入千家万户。冯新岩的主要工作就是检测超高压、特高压变电站的“心脏”――变压器的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隐患,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000年10月,泉城济南褪去浓绿的夏装,渲染着金黄。新成立不久的`山东电力超高压公司迎来一批新员工。办理入职手续的队伍里,冯新岩排在第一个。他年轻的脸庞上难掩兴奋与喜悦。

冯新岩被分到了电气试验班。那时候,冯新岩白天在现场边干边学,总是拉着师父王宝利问个不停。王宝利常常半开玩笑说:“我从来没见过像你一样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徒弟!”在做油化试验时,别人做一遍,冯新岩非要做十遍、二十遍……他不仅要学会,还要学通,弄清楚原理背后的“所以然”。晚上回到宿舍,他就一头扎进书堆里,常常熬到后半夜。

入职四年后,冯新岩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获得了前往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继续学习的机会。多年来,他一边实践提升,一边勤学不怠,他的学历不断“升级”。经过努力,他不仅获得了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还被母校聘请为校外硕士导师。

在专业上,他扎根一线担当实干,苦练本领,入职第六年,他就与团队拿到了全国首届电力行业电气试验技能竞赛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并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备赛期间,由于废寝忘食,他的体重整整掉了十斤。此后,他更加奋发实干,埋头钻研技术,勤奋磨砺本领,渐渐在专业上崭露头角。很多大国重器的“疑难杂症”,别人解决不了,他却能“手到病除”。他“电网神探”的名号渐渐叫响。

2022年,冯新岩从100多万名电网职工中脱颖而出,当选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批首席专家。

第二篇:工匠精神人物事迹材料

xx是个80后,但手里的活儿却让老师傅们竖起大拇指。他是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总装二部围护系统车间电焊二组班组长、高级技师,主要从事LNG(液化天然气)船围护系统的焊接工作。虽然年纪不大,却已是个明星工人,所获奖励无数:20xx年度中央企业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铜奖、20xx年第二十届中国焊接博览会优秀焊工表演赛一等奖,是当今世界最先进、建造难度最大的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的建造骨干工人。

LNG船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为LNG船核心的围护系统,焊接是重中之重。围护系统使用的殷瓦大部分为0。7mm厚,殷瓦焊接犹如在钢板上“绣花”,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耐心和责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对肩上的重担,xx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心性,培养专注度,潜心研究焊接工艺。为了攻破技术难关,他与技术人员放弃休息时间,日夜埋头图纸堆中,潜心钻研技术突破。最终,他主持的实验取得成功,得到专利方的认可,并用于LNG船实船生产,收到良好成效。

xx特别注意经验的积累总结,国内没有现成的作业标准,他就不断摸索完善各类焊接工艺,先后参与编写了多部作业指导书,为提高LNG船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xx,是中国广大“造船工匠”的杰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红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执着于国家海洋装备建设的奉献之歌。

第三篇:大国工匠事迹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徐立平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徐立平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28年过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

第四篇:大国工匠事迹

师傅带徒弟是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常见模式。刘湘宾告诉记者,回顾自己近40年的奋斗历程,首先要感谢自己的师傅。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了学习苏联劳动储备制度,并设立了技术学校,贯彻教学原则,培养既有文化技术理论又有操作技能的工人。据刘湘宾说,他的主人是中国第一个技术学校的学生,他去苏联学习技术。

考核是拜师入门不可或缺的。“第一次见面,师傅问我,你当兵回来会怎么办?我说我什么都做不了,然后他给了我几个问题让我解决。”刘湘宾回忆说,师傅给出了六个三角函数公式,要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

“虽然我没有完成高中,但这些事情对我来说仍然很简单。在军队呆了三年后,我没有放弃对文化课程的学习,解决了一个方程,然后推出去验证。结果,数字是合适的,我感到非常兴奋。”主人看到,问题解决得很好,让刘向宾跟着他学习。

铣床是机械加工中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它需要很好地掌握数学、物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因为以前没有数控机床,都是手动机床,所以手动计算要求很高,空间尺寸的测量也应该准确。

刘湘斌说,第一批技术人员,思想有点保守,尤其是在教“独特技能”时,不能相信的人不会传播。一些航天产品的关键部件,通常白天不做,晚上锁门。工作完成后,第二天黎明,主人会让他拆除所有的'工具和夹具。

“现在不一样了。我当师傅,带了30多个徒弟。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我所有的技能都教给他们。”刘湘宾告诉《新京报》,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上天堂,所以任何一步都要做好。没有99.9%的产品,所有产品的标准都必须是100%。这也是师傅给他的教导。

第五篇:工匠精神人物事迹材料

xx,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首席钳工。在工作时,xx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他说,参与国家工程,是自己抛家舍业的初衷,也是甘受寂寞的精神支撑,更是他铭记终身的荣誉。

正在建设的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海、澳门和香港,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工程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在茫茫大海中央修建一条5.6公里的海底隧道,长度、规模、施工工艺都是我国首次尝试,因此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技师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钳工xx就是其中的一个。

xx所安装的设备中有一种叫截止阀,沉管对接时,它的作用是控制入水量,调节下沉速度,从而让两节隧道在深海中精准对接。同样是安装阀门,拧螺丝,如果是普通设备,只需要牢固稳定就行了,但在深海中操作,要做到设备不渗水不漏水,安装接缝处的间隙必须小于一毫米。这样的间隙无法用肉眼判断,xx只能凭借手感来操作。

凭着手上的感觉,就能判断一毫米的间隙,从20xx年港珠澳大桥完成第一次海底隧道对接到现在,经xx的手安装的设备已经成功对接16节海底隧道,操作零失误。xx的技术不仅超越了当时挑中他的师傅,连两名大学生都成了他的.徒弟。

现在,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对接工程已经完成近半,全部工期结束还需要两到三年时间,五年深海钳工的职业生涯,也让xx成为我国从事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说,参与国家工程,是自己抛家舍业的初衷,也是甘受寂寞的精神支撑,更是他铭记终身的荣誉。

xx只有初中文化,却成为安装海底隧道对接设备的第一人,甚至专业院校的大学生都成为了他的徒弟。

能成就这一切,是xx对技工这个职业的尊重,xx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让海底隧道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平台。

每个大工程背后,离不开这些技工人才,他们是颗闪光的螺丝钉,是中国制造不可或缺的人才。

第六篇:工匠精神人物事迹材料

他47岁,黑黑的皮肤,见人时常一张笑脸,可干起工作来脚踏实地、雷厉风行,他就是中国XX集团物资有限公司金属结构厂的焊工班班长xx。

一直以来,xx扎根厂区,以厂为家,把普通的岗位工作当作人生修行,从拿起焊枪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和焊工――这个普通而平凡的工作岗位连在了一起。 勤学善思肯吃苦

1991年,xx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追求,成为一名电焊工人。为尽快掌握焊接技术,他积极揣摩焊接工艺技术,将关键环节认真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册子上,遇到不懂的地方虚心向他人请教。就这样边干边学、以干促学,他很快掌握了多方面的焊接技能,成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电焊能手。 在参建广深港益田路立交桥项目的时候,由于现场工期紧任务重,项目上专门组建了焊工“尖刀班”,由xx担任班长。公司对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很高,焊缝质量必须严格达标,他就常常白天带着大家干活,晚上盯控焊接,稍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立即要求改正,确保焊接质量过硬。当时的作业现场条件是非常艰苦的,桥面经过太阳暴晒温度快速升高,又没有降暑降温设备,人站在上面就像被投到火炉里炙烤一样难受,一条焊缝焊下来,整个人浑身上下湿透,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遇到正午时,钢板的温度能达到五、六十度,桥内的温度就更不用说。面对这样的恶劣条件,xx带领全班人员咬牙坚持,最终提前圆满完成任务。

为您推荐

加载中...